药,有中药和西药之分。它们有的可以杀死病菌以及病毒或寄生虫;有的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的还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使病情好转,恢复健康。可以说,药就是我们身体内“安全卫士”的援兵,能够帮助我们对抗病毒。那么,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怎样的呢?
药物自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以分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过程。
一、吸收
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不同给药途径有不同的吸收过程和特点。
口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给药方便,大多能充分吸收。在胃肠道内大多数药物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吸入:一般用于容易气化的药物。由于肺泡表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因此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即能经肺迅速吸入。
局部用药:即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用药。主要是在皮肤、眼、鼻、咽喉和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作用。
舌下给药:舌下给药可由血流丰富的颊黏膜吸收,直接进入全身循环。
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体内的药量精准。能迅速发生作用。
二、分布
药物吸收后首先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向机体的有关部位转运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多数使不均匀的,且处于动态平衡中,随其吸收和消除不断变化着。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分子大小、脂溶性、解离度、酸碱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及稳定性等,均影响药物的分布。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产物是疏松的、可逆的、与未结合蛋白者处于动态平衡,因而是体内的暂时储存形式。
局部组织器官血流量:药物由血液向组织器官的分布速度主要决定于该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和膜的通透性。
体内屏障:它是影响药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如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三、代谢
多数药物在体内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多数药物经代谢后其药理作用可被减弱或丧失。也有少数药物只有经过体内代谢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肝功能不良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容易引起中毒。此外,胃肠道、肺、皮肤、肾等也可产生有意义的药物代谢作用。
四、排泄
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在体内最后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从尿液排泄,其次经胆汁从粪便排泄。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过肺随呼出气体排泄。也有药物可经汗液和乳汁排泄。
肾脏排泄:肾脏对药物的排泄方式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是对已经进入尿内药物的回收再利用过程。当肾功能不良、尿少或无尿时,肾脏排泄药物能力大大减弱,因此必须酌情减少药物用量和给药次数。在给予具有显著毒副作用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肝肾功能。
消化道排泄:药物可以通过胃肠道壁脂质膜自血浆内以简单扩散方式排入胃肠腔内。当碱性药物血药浓度很高时,消化道排泄途径十分重要。如大量应用吗啡后,血液内部分药物经简单扩散进入胃内酸性环境后,几乎完全解离,重吸收极少,洗胃可清除胃内药物;如果不一洗胃将其清除,则进入较碱性的肠道后会再被吸收。
其他途径排泄:许多药物也可经汗液、唾液、泪液和乳汁排泄。
正确用药对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用药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应有的功效。